2014-06-15

【新北市.宜蘭縣】初訪草嶺古道

淡蘭古道最早是一條由平埔族凱達格蘭人踩踏出的游獵小徑。直到清代嘉慶12年間 (1807年),台灣知府楊廷理 (1747─1813) 派人開闢此山路,從暖暖、四腳亭一帶越過三貂嶺,抵頂雙溪後再翻越雪山山脈,始成為當時連絡台北與噶瑪蘭 (今宜蘭) 的交通、經貿要道。

只是隨著鐵、公路日趨發達,淡蘭古道大多已隱沒荒煙蔓草之中,現存下來的古道遺跡尚有三處,隆嶺、金字碑,再者就是熱門的大眾化旅遊路線──草嶺古道


說來可笑,耳聞古道已久,卻遲遲未成行。這是我第一次走訪草嶺古道。父親也沒走過,自然也想躍躍欲試。於是,父子倆浩浩蕩蕩前進福隆,順道買便當做為中午果腹之用。


福隆車站


原先是打算從福隆取「新草嶺古道」走往遠望坑,由於不熟悉路況,於是選擇最快的方式:搭小黃。沒料到小黃很「盡責」地把我們送達遠望坑。


自坑口福德廟轉進柏油路、跨過遠望坑橋,遵循蜿蜒山路,不到十分鐘的時間,即抵草嶺古道前哨站──遠望坑


遠望坑是處優美靜謐的山間盆地,四面綠巒環抱,綠油油的阡陌良田,池水澄淨如鏡面倒映,田園般的美好景致,令人心曠神怡。








谷地之間有座規劃完善的公園綠地,名曰遠望坑親水公園。這片綠地沿遠望坑溪畔而建,小橋、涼亭、蓮池造景錯落有致,木棧步道深入並點綴其中,營造出迷你卻精緻的園林風景畫。









大致逛了親水公園一圈,攀上石階、沿著原路緩緩踱回古道口,途經綠樹掩映下的福德宮。透過Tony的遊記得知,福德宮後方的土丘上有兩個日據時代遺留的基石,一為編號519號,另一個是礦務課基石,上書大大的「金+廣」字。

福德宮為一座「廟中廟」。
519號基石
礦務課基石
[金廣]字

走到古道北端入口附近,發現路邊綻滿一叢叢的繡球花。



見到這座典雅的石拱橋,表示今日的草嶺古道之旅即將開始!

草嶺古道,全長8.5公里。




起先古道與一般產業道路無異,沿途都有潺潺溪水相伴,但是悶熱無風的空氣,我們倆早已汗流浹背。

百姓公廟
跌死馬橋,顧名思義,曾經有馬匹在此摔落溪谷死亡。數百年前原是狹窄的木橋,後來日據時期才重建、拓寬成今日樣貌。

跌死馬橋
跌死馬橋下的山澗溪谷,巨石纍纍、清澈見底。


大約十五分鐘腳程,我們來到石階步道入口處──遠望坑古榕樹






百年老榕相伴淙淙溪水,好一幅和諧清麗的山水景象。


接著是一路向上、鋪設完善的石階。


仙跡岩,好大個腳印。


過了仙跡岩後,來到一視野寬闊處,頓時豁然開朗。廢耕的梯田遺跡、蓊鬱蒼翠的遠山密林,徜徉其中,猶如世外桃源。


嗯。。。


不畏懼我們的牛兒,照樣低頭吃草。



最終拐個彎,右手邊即見到斗大巨石,乃名列國家三級古蹟的雄鎮蠻煙摩碣碑


雄鎮蠻煙摩碣位於古道半山腰、海拔240公尺處。清同治六年(1867年) 冬季,台總兵劉明燈 (1838─1895) 出巡噶瑪蘭,當行至山腰之際,大霧瀰漫、方向難辨,並聽說當地常起蠻煙瘴霧危害過往商旅,故就地題字勒碑,藉以鎮壓山魔。書畢,頓時雲霧散去,重現朗朗晴空,猶似神蹟,往來商旅莫不嘖嘖稱奇。

「雄鎮蠻煙」四字,字長320公分,高116公分,每字寬55公分、高70公分,字體屬行楷書碑。工匠特地把它雕成一塊匾額的樣子,並以溝紋為框,可讓雨水順溝紋流向下方,使字面不會受到損壞。



碑文如下:

同治六年冬月

雄鎮蠻煙

欽命提督軍門臺澎水陸掛印

總鎮斐凌阿巴圖魯劉明燈書




續行,沿途均為緩坡,濃蔭蔽天、清風徐徐,走來十分愜意。


樸拙可愛的小石橋。

遇到古道第一個休憩亭。看到這座涼亭,就知道虎字碑不遠矣!
舊時的砂岩石階遺跡。


耗費不到十分鐘的腳程,旋即抵達芒草夾道的嶺頂埡口處



大名鼎鼎的虎字碑近在咫尺。

矗立於海拔約330公尺、以草書所勒的虎字碑,高1公尺、字寬40公分,上款落有「同治六年冬」,下款為「臺鎮使者劉明燈書」,同與雄鎮蠻煙碑名列三級古蹟。


當劉明燈路經該處時,天候惡劣,遭暴風雨所阻,故取《易經》「雲從龍、風從虎、聖人作而萬物睹」之義,以芒花為筆,就地揮毫題下「虎」字,勒碑鎮風。



相傳劉明燈愛虎,而虎字碑可是有公母之分的!這個虎字碑屬母虎,而台北市博愛路軍管區內有另一個公虎,現則保存於坪林茶業博物館。


嶺頂為新北市及宜蘭縣分界,亦是草嶺古道的置高點。天氣雖熱,但風勢強勁,又能佇立於觀景亭遠眺山海美景,實在值得!

往東海 (貢寮) 方向遠眺,核四廠高聳的囪塔身影顯而易見。


觀景亭旁的步道直通大溪桃源谷草原,可惜沒去成,打算作為下次旅行的口袋名單。



眺望太平洋,遠處若隱若現的龜山島,宛如漂浮在海面之上。

太平洋、龜山島、大里聚落
埡口觀景亭吃午餐、稍作歇息,繼續啟程。


建於1926年、石塊堆砌而成的埡口福德祠,土地公婆並坐供奉。


接著一路陡下山,步道像是手術刀劃開呈現之字形的產業道路。




下山途中的一段石階,還保有古樸面貌。



過去的盧宅客棧遺址,如今徒存頹圯的殘跡供人追憶。





林務局在1970年代興建的護管所,現處於荒廢狀態。

草嶺古道南端入口



從南端入口出發,很快地就能到達大里天公廟後方的碑林,代表草嶺古道之旅已接近尾聲。



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大里慶雲宮 (天公廟),兒時曾來過,可惜印象不深。






最終,我們在大里車站搭乘電聯車返回福隆。




多數人不知道,大里車站是侯孝賢《悲情城市》的拍攝場景。惟經過改建後,原貌盡失。凡是侯導取景過的地點,最後的下場都不得善終,莫非這是某種侯氏詛咒?





初訪草嶺古道,結果很讓父親滿意,他心中已經擬定好下次的健走藍圖:秋季賞芒,縱走桃源谷!聽起來真是令人興奮吶,不是嗎?

【旅行地圖】

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草嶺古道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與我分享您的心得 :-)